9日,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劉少奇的肖像將在女兒劉愛琴陪伴下走過紅場。
同一時刻,中國廣州,劉少奇的俄籍長孫阿廖沙將在電視畫面中關注他的爺爺、姑姑,及他的兩個“祖國”。
被時代“撞了腰”的家庭史,注定要在阿廖沙的腦海中翻滾:1957年,父親劉允斌在爺爺劉少奇的召喚下,放棄已有一切回到中國;1993年,在與家族成員失聯20多年后,姑姑劉愛琴找到了他;2003年,和父親當年的抉擇一樣,阿廖沙放棄了在俄羅斯的一切,和家人一起回到故鄉。
如今,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阿廖沙和家人都在廣州。幾乎每兩天,他都會跟88歲高齡的姑姑劉愛琴打次電話。問候之余,他要告訴姑姑,每天在做的都是加深中俄關系的事情。一如他在給奶奶王光美的信中曾寫的那樣:“我有兩個故鄉,中國和俄羅斯,我要盡力做一件有利于兩國的事情。”
阿廖沙常給中國學生開講座,無一例外,每次都要以他的故事及家族故事做開篇,靜態混合器 | 管式反應器 | 管道混合反應器然后再講中俄關系。在他看來,他的家族史是國家史的一個構成,他的個人故事,也是中俄關系燦爛星空中的一個點綴。(華西都市報記者梁斌 發自廣州)
A|談中國生活:對我來說,姑姑是最親近的人
背景介紹:進入阿廖沙的辦公室,一眼就能看見辦公桌上的中俄兩國迷你國旗,還有掛在頭頂那幅劉少奇肖像,阿廖沙說,那是他在地攤上花20塊錢買的,每當累了,抬起頭看看,渾身又來勁了。
正對著辦公桌的一堵墻上同樣掛著照片,有他松垮著褲子往爺爺懷里蹭那張,有他蓄著俄式胡子蹲下來和王光美合影那張。在他的柜子里里,還有爸媽和姑姑劉愛琴的合影。翻出柜子里的照片,他臉上洋溢著笑容,一連串的俄語中不時會蹦出幾句中國話。
和姑姑聊天 每次都能聽到新的故事
華西都市報:跟姑姑劉愛琴聯系多嗎?
阿廖沙:愛琴姑姑帶上爺爺的照片,在7日就到了莫斯科,我女兒專門去機場見她。和她一起,還有幾個人受邀參加閱兵式。在這之前,4月15日,俄羅斯向32名為蘇聯衛國戰爭作出貢獻的中國公民頒發紀念獎章,其中就有姑姑,他們值得受尊重。
她經歷了很多苦難,有太多的經歷,每次和她聊天都能聽到新的故事。我和姑姑經常聊天,基本上隔天就會打個電話,每次去北京時還會見面。對我來說,姑姑是我在中國最親近的人。
華西都市報:和其他家族成員聯系嗎?
阿廖沙:也有聯系,多是在家庭聚會見面、聊天,氣氛很好。上一次跟大家見面是在姑姑88歲大壽時,我帶著孫女飛到北京。我們當然想經常見面,可是像多數家庭一樣,大家都很忙。
華西都市報:你在家庭聚會上還講俄語嗎?
阿廖沙:跟姑姑可以講俄語,她懂。跟其他家庭成員盡量講中國話吧。我的兒子和女兒都是在暨南大學學的中文,中文講得比我還好。孫女也學的中文,不過在家里,我們都教她俄語,我們一家人在家里一般說俄語。
談父親回國:理解他的選擇并以他為傲
華西都市報:當年你父親劉允斌不顧母親反對回到中國,你能理解嗎?
阿廖沙:父親在俄羅斯生活得比在祖國還久,他的俄語比漢語還好,在在爺爺召喚下,他二話沒說就放棄在俄羅斯的美好一切,回國了。
理解他嗎?我經常會想這個問題,當然理解!要么待在家里,過安逸日子,要么去工作、去冒險,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這是兩個不同選擇。那是一個不同于現在的時代,一個革命的時代,爸爸選擇了積極的方向。我理解他的選擇并且以他為傲,盡管這個決定也犧牲了我們家庭的一部分幸福,但是這是時代造成的,沒法說什么。
做校園講座: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歷史
華西都市報:前不久做過俄語講座?
阿廖沙:我注意到,我們更多的注意力要放在年輕人身上,讓學生、老師,還有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我們老一輩人經歷過的、而他們又沒有經歷過的歷史,進而幫助他們正視歷史。前不久在華南師范大學講的是二戰期間中蘇關系回顧及當前中俄關系發展。
這是一個系列講座,在不同學校有不同的題目。四川若有感興趣的學校,我也可以過去講一講。回到中國后,曾跟姑姑去過峨眉山,還看過樂山大佛,一共在四川待了一兩個星期,喜歡四川,那里挺漂亮的。按計劃,將來還要去四川。
華西都市報:你在課堂上會講什么呢?
阿廖沙:一般會先講下自己家庭的故事,大家對這些故事挺感興趣,然后轉入國家的歷史。畢竟,自己的歷史跟國家的歷史相關。然后才會轉到主題上。
(劉少奇親吻孫子阿廖沙。1960年劉少奇赴蘇出席會議,5歲的阿廖沙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見到了爺爺。圖據《廣州日報》)
B|談身份影響:沒把“紅三代”標簽當回事
背景介紹:1993年,阿廖沙與家族成員失聯20多年后,姑姑劉愛琴找到了他。1998年劉少奇誕辰100周年時,中方向阿廖沙發出了請他參與“劉少奇誕辰100周年籌委會”的邀請函。可這封邀請函卻被俄有關部門扣留了。原因是阿廖沙在國家機密單位做了20多年職業軍人,按照規定是不能出國的,必須要等到退役5年后才可以。
阿廖沙甚至以“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為由向俄有關部門提出申訴。當一切努力都失敗以后,他選擇了提前退役。2003年4月,他終于和妻子第一次踏上了回鄉之路。現在,阿廖沙服務的機構,已成為中俄經貿來往和文化互動的橋梁。
華西都市報:什么力量支撐著你來到中國?
阿廖沙:一開始是自己內心的愿望,讓身邊的朋友、熟人知道中國是怎么樣的,把自己的見聞告訴大家。后來在中國積累了一些經驗,就想做些促進中俄交流的事情。
2003年(是我)第一次到中國,可來中國的想法此前就有。只是因為自己是軍人,在宇航部門工作,沒辦法出國。靜態混合器 | 管式反應器 | 管道混合反應器直到2003年2月拿到護照,3月份做準備,4月就來到中國。
華西都市報:中國對你******的吸引力是什么?
阿廖沙:中國是爺爺、爸爸的故鄉,當然對我有吸引力。我在這里已經住了很久,覺得這里也是我的祖國、故鄉了。
除此之外,我感覺到中國人民對我非常友好,中國有幾千年文化傳統,景色很漂亮,發展速度很快。這一切,我都很感興趣,很喜歡。
華西都市報:在你看來,俄羅斯人對中國的理解夠客觀嗎?
阿廖沙:他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多是通過大眾媒體,多數人看到的都是記者眼中看到的中國。我在來中國前就看了很多報道,真正來到中國后,親眼看見的和在媒體上看到的還是有些區別。
我也盡量告訴那些沒有來過中國的朋友,親眼看到的中國是什么樣的。他們之前沒有來過中國,聽完后感到很驚奇,因為我的感受和電視里說的不太一樣。
華西都市報:你做中俄交流工作的優勢是什么?
阿廖沙:******的優勢是我自己有強烈欲望促進中俄更好交流。當然,我家庭的歷史大家都很熟悉又好奇,當人們知道我是“紅三代”的時候,他們會很感興趣,會問一些問題,會拉近人的關系。
華西都市報:“紅三代”的身份對你有何影響?
阿廖沙:沒有太大影響。和我打交道的人都是中俄兩國的官員和政要,他們對爺爺比較尊重,即使沒有特意提起爺爺,大家態度也是很好的。在中國,我不會通過親戚幫忙來解決個人的問題,不想利用關系去解決什么問題。我認識其他紅三代,他們也是跟我的想法一樣,沒把這種身份太當回事。
(2014年,阿廖沙與妻子、兒子、女兒在廣州。圖據《新京報》)
C|談中俄交流:兩國年輕人的興趣越來越大
背景介紹:阿廖沙說,作為中俄混血兒,他會比普通中國人更了解俄羅斯人,比普通俄羅斯人更了解中國人。正因為如此,他樂意當上中俄民間友誼大使。僅在去年一年,他所在的機構在中國和俄羅斯共舉辦了100場中俄間的交流活動。這些活動,不僅限于商務合作,他更注重文化的互動。
華西都市報:你在中俄交流上做了哪些工作?
阿廖沙:我們創建了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合會,希望幫助中俄商務團體促進合作,消除壁壘。組織俄羅斯到中國、中國到俄羅斯的商務訪問團隊,展示兩國的工業發展情況等。四月底,北京,中國商務部和俄羅斯經濟發展部舉辦的首屆中俄實業論壇上,我們就是其中的協辦方。我們還組織了一個分論壇,主題是創新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邀請了清華科技園,“莫斯科硅谷斯科爾科沃科技園”等單位參加。
后來又發現,不能只限于商務合作,因為沒有文化交流和對兩國人民行為習慣的互相理解,就不能很好的發展經濟,所以,我們的業務范圍拓寬了,我們也不再僅僅組織商業組織的互訪,還做一些文化交流活動。本月5日在珠江賓館跟俄羅斯駐廣州總領館、廣州軍藝合唱團、亞羽管弦樂團共同舉辦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音樂會,就吸引了不少人關注。
華西都市報:去年搞了100場活動?
阿廖沙:僅在去年有100場活動,活動有大有小,有商業互訪,其中一半在俄羅斯舉行。比如,俄羅斯碼頭的設備陳舊了,碼頭行業協會就組織人到中國上海、廣州、深圳考察設備及運作。此外涉及到的還有公路建設,投資招商、中小企業互訪等。
華西都市報:如何看待蓉歐鐵路的影響?
阿廖沙:會緊密兩國的關系,給兩國經濟合作帶來積極的影響,非常好。
華西都市報:盧布暴跌影響中俄經貿往來嗎?
阿廖沙:有影響。去年跌得很厲害,這影響了俄羅斯疲軟的經濟,但是仍然挺住了,現在回漲了一點,沒有很大幅度的漲跌,我認為俄羅斯經濟會復蘇的。
當然,盧布下跌其實也在刺激著俄羅斯的產品出口,這對俄羅斯油氣產品出口是好事,或許會成為本土制造經濟的動力。
華西都市報:如何看待中俄民間交往潮流?
阿廖沙:彼此對對方有很大的興趣。俄羅斯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有興趣,甚至有些人對書法產生興趣。同樣,不少中國人也在學俄文。上個月,5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舉行了俄語聽寫大賽,在廣州賽區,去年只有7個人參加,今年有120個人參加,其中40人是俄語系的中國學生。
華西都市報:如何看待當下中俄關系走向?
阿廖沙:中俄關系有好和不好的時候。現在大家都知道,普京說過,現在這個時期是中俄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兩國是友好睦鄰,也是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眼下,俄羅斯跟歐洲的關系不太好,處于艱難的時候,所以,俄羅斯會跟中國關系越來越會緊密。我也相信,兩國關系以后會越來越好。(華西都市報記者梁斌 發自廣州)
(1960年,劉少奇和索尼婭、阿廖沙姐弟以及阿廖沙的媽媽和外公。)
人物簡介:阿廖沙
劉少奇的俄籍長孫,1955年生,中文名字叫劉維寧,為姑姑劉愛琴所起,取性格寧靜之意。其父劉允斌是劉少奇與夫人何寶珍的長子。
阿廖沙曾在前蘇聯航天部門(而且是保密部門)工作,且以中校、高級工程師的身份擔任了一個地面控制站的副手。
直到1998年,在中方邀請他參加爺爺誕辰100周年后,他再也阻攔不住自己到中國、故鄉看看的想法。于是,他提前辦理退役,達到保密部門退役5年才能出國的要求后,終于在2003年來到中國,和自己的家族有了團聚。
他對自己的定位是中俄民間交流的使者。如今,他一年中的不少時間都在廣州。住在番禺,和其他人一樣,開車到珠江新城上班,和其他人一樣登山、逛公園、喝早茶。 |